搜尋此網誌

星期五, 9月 19, 2003

輸人不輸陣

在卡通影片裡面,「大力水手」不管遇到怎樣危險困難的情況,只要拿出菠菜罐頭一吃,立刻力大無窮,打倒壞蛋、解救美女…解決所有問題。相信許多為人父母者都曾以此鼓勵孩子多吃青菜,才有力氣像卜派一樣。在現實生活當中,我想沒有人遇見問題的解決方式真會找個菠菜罐頭打開吃下去…之類的方式吧。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卡通的想像世界與實際的現實世界間的永不可跨越的隔閡之外,在於現實世界的問題遠遠不是「力大能勝」的邏輯那樣單純。大力水手作了錯誤的示範,將面對問題、尋求幫助、採取行動的膽識,找出原因、選擇方法的智慧…擺在一邊不用,卻將是非倫理顛倒過來:壞蛋作威作福時所憑藉的是孔武有力的身量與氣力,能夠對大力水手任意而行,令人恨得牙養癢的;但是當大力水手吃下菠菜,身量與氣力也成為大力水手的憑藉,開始以暴力報復壞蛋…。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在「教育」一事上見證、經歷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原本是商家為促銷自己的商品所打出來的廣告詞,沒想到效果出奇,幾乎與孩子有關的事這句話都用上了。但是,深究這句話對孩子的定位、邏輯與價值觀,其實很有問題。

聖經中說「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民間說法說兒女是前世「相欠債」…子女在不同的邏輯、價值觀念之下會成為不同的「物」被對待。「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是哪一種邏輯、價值觀呢?生養子女與養豬、養狗、養馬、養雞、養鴨之間,有許多不同。生養子女少大概沒有人訴諸如養神豬一樣的價值:越重越好;也少有人訴諸鬥狗、賭馬的要求:要快、狠、準;更少有人像養雞、養鴨一樣:趕快長大好離開這裡賣錢!當帶孩子出去在公眾場合與自己的朋友一起吃飯,孩子如入無人之境,不懂得考慮別人有沒有得吃,粗暴地搶奪食物,因而使同桌的人吃不到應得的一份…會有多少「有教養、有家教」的家庭會感到孩子替自己家庭「爭光」,沒「輸」在起跑點上?!我想不至於有吧!為什麼?孩子是「生的」是「養的」,不是「用」來「贏的」!

當我們用不當的歸因解釋民調,例如以全國小學生「提早學英語的比率」金門縣最低,就認定金門縣「國小英語教學」與其他縣市相比有極大的落差…云云,不僅我們對教育沒有專業的判斷,對事物邏輯也失去了準確的拿捏!「提早學英語」(解決英語教學落差的辦法)就算意味著英語就能學得好,也還得通過合不合規定(倫理要求)這一關(據社論報導連「敬陪末座」的金門縣都比部頒規定小五開始早了兩年),更何況「提早學英語」與「國小英語教學成效」兩者之間幾乎沒有邏輯與因果關係!以這樣的價值觀主張來辦教育,大辣辣地示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給孩子學,難怪教改一路走來,改東改西就是改不回教育應走的路,就是看不見教育的意義:過程持穩、機會公平、程度提升、內容深化以及最重要的人格陶養!

對孩子的成長與教育,因為愛多愛大,自然投入的心力也大。但是只計較是否輸在「起跑點」,而未加探究是否跑岔了路,而輸在「過程」或「終點」,是草莽十足的「輸人不輸陣」。更何況「輸」是人生必學的功課,不懂得輸一味求勝的人是多麼悲哀:不能輸、輸不起!這樣的邏輯、價值觀、意識型態底下,恐怕會造就更多、更徹底的失敗,也會使人失去分辨、約制的能力,讓人生的焦點化為各樣量表呈現的高低曲線,喜怒哀樂取決於成就表現而非細膩得多的情感事件…這樣的生命多乏味!

外國語言的學習,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人來說有不同的適用法則,但是作為眾多學習的一環,唯一不變的是:過當的壓力鐵定減損學習的品質。畸形發展的現有教育環境基於狹隘、求快、偏頗、的教育理念。試問:現在的教育環境下的孩子,不當壓力已經夠多,已經夠可憐了,「提早學英語」增加的是孩子的壓力?程度?還是特定族群的就業機會與畸形教育體制下才得以賺取暴利的補教業者?老實說我不確定,但我確定「輸人不輸陣」的教育思維,結局肯定「歹看面」(難看)!



當升學主義、文憑主義未被終結,人人骨子裡仍

試問:所有人從所有的角度作所有的要求,結果豈不造成所有的誤失?

金門國小英語教學輸在起跑點的探討!
日昨報紙披露,根據花旗集團及全國教師會民意調查顯示,全國二十五個縣市小學生提早學英語的比率,金門縣最低,其比率是百分之十點二,比連江縣的百分之十九點三、台東縣的百分之十八點二還落後而敬陪末座。如果與第一名的台北市百分之五十五點八相比,就相差了百分之四十五點六,金門縣國小英語教學與其他縣市落差之大,實值得我們深思與努力。

「國小英語教學金門不能輸在起跑點上。」本報在一年多前就曾撰文提出呼籲,期望教育有關單位重視。不論日昨所公佈的調查結果,是否真如資料之百分比是全國最後一名,或民意調查有誤差,不過我們仍應虛心檢討,在國小英語教學實施兩年來的缺失,因為英語教育品質良窳是左右下一代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從調查資料中了解,教育部規定由小五起安排英語教育,但各縣市有高達八成九提前教英語,其中六成一提前自小一上英語(台北市各國小幾乎都如此);由小二或小三開始比率分別是百分之八或一成八,百分之二提早至小四開始;金門縣是從小三開始教學英語,但是連江縣及台東縣有八成六及九成三都是小一就開始教學英語,而金門縣從小一教學英語的比率才二成三,顯然在起跑點就輸了!

地區國小英語教學,起步較晚的確是事實,需要急起直追,我們認為因應之道不外乎:

一、提早起步時間。國小英語教學可從小一開始,如此可以同步與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台東縣、連江縣等縣市,一樣提早起步,強化學習英語能力,奠定良好英語基礎。

二、增加授課時數。國小英語教學向下延伸,從小一開始,獲得超過八成家長贊成,金門縣國小英語教學每週才一、兩小時是不夠的,最好能隨年級而增加上課時數,以達到教學與學習效果。

三、充實優良師資。國小英語老師的教學好壞,對學生之學習英語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縣內英語教師不足,應補助學校老師自我進修,甄選具有教學能力的代課老師,偏遠學校可聘老師巡迴教學,以提昇英語教學品質。

四、活化教學方式。國小一年級開始學英語時,應以生活化、活潑化方式進行,年級逐年增加再循序由淺而深,並可舉行聽、說、讀、寫測驗,學習才能落實。

金門縣教育成效頗佳,多年來培育了無數精英才俊,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對於國小英語教育推動伊始,為了金門下一代的英語程度,均有突出優良表現,金門的英語教學絕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盼望有關單位積極採取措施,拉回與各縣比率的落差,使金門縣的學童得到非常實質、優良的英語學習環境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