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星期六, 5月 08, 2004

母親的禱告

康乃馨的季節,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發燒,但母親為我們燃燒的生命,卻可回塑到她感知懷孕的那一刻,直到她息了世上的勞苦為止!

母親自知道懷了我便開始預備心、禱告,要將頭生的我奉獻給她所信(後來也成為我所信)的上帝使用:成為教會的傳道人。她的決定引來不少反對與質疑:怎麼可以替孩子決定未來?!只有小學畢業學歷的母親後來和我說這一段故事時,並不和我解釋聖經的理論,只跟我陳述她的信仰,沒有應逼著我照她的路走,只說這是她個人對上帝虔敬的表白。

沒想到經過檢查得知,在母腹中的我胎位不正:是個「永不低頭、君臨天下」—頭上腳下的胎位!母親一直迫切地禱告,主要為我在生產過程的平安。當時家裡拮据的經濟條件無法讓家裡有能力選擇剛剛時興起來的選項—剖腹產,於是當時因為正好被國家教育召集而無法陪伴母親的父親,讓母親與外婆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待產。在生產的日子接近時,曾有經驗豐富的老醫師想幫忙幫母親將我翻轉成正常胎位,試了許久因為我在母腹中已經臍帶繞頸,只好將我再度翻轉回來。最後我是屁股在先、頭腳在後,呈U字形地產出,差點掉進裝醫療廢棄物的桶子。等到我自己和妻子一同上拉梅茲課程詢問護理人員才理解,這樣的生產是最危險,會引起極大的撕裂傷與出血,對孕婦的生命造成威脅…哦,我的媽!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母親並未以她的知識、經歷、經濟條件…等作為養育的依靠,而不斷地以外人看做軟弱、無助的祈禱,陪伴她的子女度過一個幼一個的生命難題與難關。記得是小學四年級吧,我考了一次生平最好的成績:除了數學91分以外,其餘全都100分。當我把考卷帶回家獻給母親時,她激動地親了我一下,而這是我的記憶所及保守的媽媽親吻我的唯一記錄!然而第二天級任導師把母親找去學校,質疑沒有參加她付費補習課程的我和以可以考這樣高的分數,而且她只在補習班教的題目我竟然都會:我一定是作弊!

當時導師的話對她自己的喪失教育倫理的罪行真是毫無遮攔、掩飾與隱藏!母親回答導師:「我的孩子是基督徒,我相信他不是作弊的」!為了怕我被導師「點油作記號」,母親自此硬湊出錢讓我補了一個學期。沒有作弊的我在這次事件得到母親完全的信任,我重要的自尊與自信發展是由此開始的,即便我後來功課都不大好,甚至國中畢業後聯考重考…,若沒有母親因著信仰而有的價值觀與為子女不斷的禱告,像在大海風雨中的掌舵手依著羅盤的指引,向著不變的方向行去,我必會因著境遇、條件等等外在的限制或優勢成為一個「見風轉舵」(雖然實際的行船需要這技巧)的人:當我順風得意,便流露滿滿的自信與驕傲;當我逆風失意,即呈現頹糜與自憐…!

這樣的慈恩,我怎樣報答於「萬一」?

現代的母親節與康乃馨,正如聖誕節與聖誕老公公或聖誕禮物、復活節與復活彩蛋或復活兔…一樣,成為創意無限而慾望無窮的大眾消費文化下的犧牲品:「讓孝順的你,以最省錢的方式,表達最貼心的孝意」、「表孝心!順便A現金」、「瘋狂折扣,只為媽咪」、「幫母親做家事:living easy居家清潔卷」、「今年母親節,寶貝我的媽咪」、「輕鬆選好禮,獻給世界上最偉大的老媽」、「母親節鍋具特賣會,讓全家吃得健康,母親煮得輕鬆」…,愈感性的節日,愈有無量商機,愈有可能看見這些似是而非、滑稽而不相干的字句恣意組合成一幅幅荒謬可笑的畫面,唉…!

因此,難怪現代母親節的創始者,美國的安娜賈維斯(Ana Jarvis)小姐對於自己千辛萬苦、奔相走告、終得認可所訂立的母親節,感到悔不當初:當本應細膩、豐富的感恩與珍惜,一一成為商機、銅臭、「多元」化的單一形式表達,早已遠離當初設立母親節的初衷。諷刺的是,這個創立者甚至由於阻撓一個為戰爭籌款的母親節義賣會遭到逮捕,而這個義賣會上所販售的正是賈維斯的母親所喜愛的白色康乃馨:母親節的象徵。在戰爭期間,這為紀念、感懷、延續母愛的母親節竟然不是呼籲停戰、反戰,反而是為擴大戰果、延續戰爭的募款,使更多的母子生離死別!正像國際間不成文的聖誕夜休戰默契,表面上看來是為紀念耶穌的誕生,卻因為這特別日子之前、之後的行為仍是殺戮嗜血,使得這段和平時刻既矯情又荒謬;不相干的元素被刻意強調,如同悖離母愛的戰爭募款活動等於是對母愛的最大污衊與忽視!

聖經有句話說:「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我想這句話的達成肯定勝過不相稱的物質交換與節期式的感傷,更能表達身為人子的情愫。正像媽媽在我年幼時包攏起我的雙手,在禱告中無形中賦予我的價值觀,使我沒成為「衝!衝!衝!」的名利追逐者,而是能試著放下腳步,仰望星空的人子跟隨者,不正是無價而珍貴的效應嗎?

既然如此,仿效與延續媽媽的禱告—不斷為媽媽與自己的孩子禱告 ,使自己和孩子…都能「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就是「一萬」的慈恩報答!

星期一, 3月 15, 2004

同心補教育破網

看著網,目眶紅……破到這大孔
想欲補,無半項……誰人知阮苦痛
今日若將這來放,是永遠無希望
為著前途鑽活縫,找傢俬(工具)補破網

手偎網,頭就重……悽慘阮一人
意中人,走叨(哪裡)藏……奈無來蹈(合)幫忙
辜不二終(無奈)罔(不要)震動,拿網針接西東
天河用線做橋板,全精神補破網


以上是1948年由李臨秋先生作詞,王雲峰先生作曲的「補破網」。李臨秋先生拿閩南語的「漁網」與「希望」音義相偕相異(兩者發音相同,意義則為:「漁網」,關係魚貨,正是漁民「希望」所繫),深刻而巧妙地描寫戰後社會百廢待舉的景象,同時也賦予願意面對、解決問題的人們希望:只要全心(歌詞裡的「全精神」)付出行動(歌詞裡的「找傢俬」、「補破網」),「破網」(希望破滅)總是能再度成為好「漁網」(希望),進而得著「所望」(魚貨)!

從某個角度說,希望是每個人都有的,或說,是普遍的。失望也是如此,再度燃起希望更是如此!在一個個希望(起點),與再度燃起希望(一階段的終點)之間雖說必定是隔著失望,然而,失望與再度燃起希望之間卻不見得有方向性的關係:若是沒有看清問題,找出改進、解決方法,進而行動,許多人就以失望為終點了。累積許多「失望終點」(以失望為結束,而非計算停留在失望狀態的時間終點),終將導致人生理心理的不安舒,以逃避遁世的態度自我了結生命!

有趣的是,破漁網補好了之後並不是成為密不透風、滴水不漏的塑膠袋:基本上漁網本身就是「破的」!如何來使用與衡量這漁網是破的,還是好的(也是「破的」),需要經驗與智慧:讓小魚可以脫離,使大魚入網(若大小通吃難免生態浩劫,而往後捕撈無「希望」);想捕的魚貨可以入網,垃圾雜物不要上網。不管如何,「小洞不補,難免洞大」!要有好收成,除了天時(季節)、「海」利(魚群集中),主要關鍵不會在漁網的大小,而在於漁網是否有破洞使捕獲的大魚得以逃脫,不在「漁網」內!

既然漁網原本就是「破的」,現在已經破了(失望),最重要的是得找出破洞(不要補原本「破的」地方,要補真正破的地方),「找傢俬」來補破網。這是最重要的事!這時,光停留在懊惱、悔恨甚至羞恥、自憐的情緒中(這是自然會產生的),沒有從當中走出來採取行動修補,無法有承載希望的「好漁網」(從新燃起希望),進而得著「心所望」!

日前在高職發生學生衝突,引起各方關注。當我們在詫異與議論之中,停留在「事件上了新聞媒體,不但讓學校蒙羞,亦讓鄉親臉上無光」的恥感,而沒有罪咎感;採取了「個別安撫、協調,冀望儘速平息不愉快的糾紛」的治標辦法,而沒有窺見教育環節「出了錘」(閩南語,差錯之意)…,最後使得問題再度「船過水無痕」,便是自然不過的事了!然而如同成了羅馬競技場的校園環境與氣氛,成了神鬼戰士(Gladiator,格鬥士)的兩造當事人學生,再加上聚集在一旁目睹劍拔弩張與廝殺情景,不但無人勸阻卻鼓譟、興奮得上課仍不願散去的,成為競技場看台免費入場觀眾的其餘學生…這些組成的畫面正像是一張破了極大洞的漁網,被張開曬在灘上,等待修補,令人無法迴避,更是「出大錘」的象徵!

教育作為社會化的一環,是社會每一個組成分子於有生之年,持續不斷地在倫理的框架下,透過各樣的方法、途徑中,模塑、揉捏,使成員與社會相適應的漫長過程。活到老學到老不僅是對老學生的敬稱,更是實際社會中每個人的義務:不僅兒童需要社會化,老年人更要再社會化以保持與社會的相適應關係。愈來愈多的教育學者指出,父母親其實是子女教育成敗的關鍵。隨著科技發達、教育普及與多元多樣的智慧型犯罪的產生,教育成敗從以往職、智能的習得與掌握,轉為主要是指倫理道德觀念與心理健康面向的維繫:聰明與正直、靈活與善意…品格決定品質成為務實的共識,而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口號標語。

歷史上的金門,在科舉功名上拿了多少令人稱羨的質(第一)與量(最多)?環顧金門的民風習俗,妥善地保存了那麼多的祖訓與文化!然近世以來由於連番戰亂與隨之而來的戰地政務造成隔絕,使得留下來的住民,各種生存機會、模式受到擠壓,在農、漁、畜、牧、工、商忙之餘,父母實在無暇顧及子女教育,將責無旁貸的擔子丟給學校、老師,甚至忽視教育、誤導孩子的情形所在多有!有一次筆者眼見有家長將學童抱至學校牆邊,要孩子翻牆進入學校上學!孩子看見我看著他們堅持不肯照作,家長開車繞過筆者身旁笑嘻嘻地說:「他膽小啦,說不敢爬牆進去」!孩子朝筆者所住教會樓下與木門一體成形的木質信箱裡燃放鞭炮,將固定大片木門玻璃的木框踢落而差點使整塊玻璃掉落下來,筆者好意要告訴該家長小心孩子的作法會引起危險,想不到換來橫眉豎目的態度與高昂的聲嗓:「我已經要他以後不要去你們那裡,不然是要怎樣」?哇……嗚……!

人稱最有智慧的人,所羅門王,在箴言中寫道:「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社會化的過程,越親近(時間的長短與心理的接近)影響越大,越小越容易模塑、導正。當我們在孩子年幼,與我們最親近而可發揮最大的影響力之時,若直接給他負面的東西,那麼試問:我們的「漁網」(希望)在哪裡?我們的「傢俬」是什麼?是縫補用的針線嗎?還是切斷、割破,致使漁網不堪使用而被迫丟棄的利刃?只怕,我們自己成了教育的最大破口!

透過擔任高職崇善社指導老師的機會,與校方訓導、輔導人員的接觸,筆者與幾位同工都可感受與理解他們的為難與無奈,更能想像現在歹痣(事情)大條了,一定又是一堆開不完的會寫不完的報告等著他們!親愛的鄉親,我們的子弟正是我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不分家長、師長與政府若趕緊合力補破網(真正解決問題,而非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現在的「蒙羞」與「臉上無光」只會是成長的一個過程,不至於成為結果。反之,互踢皮球,交相指責,恐怕不但「蒙羞」與「臉上無光」成了結局,我們自己的骨肉也完蛋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漁網破了,還破得不小,想重新得著所望的途徑唯有將網修補好,重新出海,下到水深之處,下網。清理船艙的工作或許重要,但不要成為藉口,使得「意中人,走叨藏……奈無來蹈幫忙」,而有「辜不二三百終」(非常無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