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星期六, 9月 11, 2010

《深知所信》—指明當代信仰復興決勝關鍵的一本書


世俗化的影響,實在很厲害:一方面讓人們在對待信仰的態度上藝樂化,使人們頭腦清楚、驅樂避苦地朝著墮落的方向前進—精心控制之下,時而喧鬧時而肅穆的視聽,刺激、挑逗著血脈裡的狂野激素,釋放、宣洩著各人內心無告的苦痛哀傷,相比小說〈山路〉裡蔡千惠對李家甘心而認份的持久委身,少見諸般枝子對葡萄樹如此的嚴肅、認真自省與回應,反而需要更多更「駭」(high)的場子以解其癮頭,抖跳、晃動的肢體形成符合節拍的律動,諸心靈間的高牆卻悄然加厚、加寬再加高…;另一方面,熱心信徒對待屬靈的態度上逸樂化了,為更快、效率地「討主歡欣」,信徒理性地去繁就簡的方向前進—長久翹首企足的盼望主臨,耐不住緩慢牛步的拓展進程,總想一次性、大規模的福音爆炸/屬靈奮興/復興轉化,總在方法、技巧、技術求新求變,運用大筆經費請來各式各樣的講員哄抬聲勢、創建山頭,以賭/篤定的說詞編造時機的即將到來,然後用天真的理由說明時機的未至、緩至與不治/至…。
敏感的人很容易會發覺,這兩方面似乎雖都牽涉信仰的形式,卻都少了點東西。我想所少的便是來自基督信仰的最大特色:對神話語的注重—實在、紮實且不打折扣與方便地切實認識並力行。
我、妻子與妹子在離島金門短暫幾年的牧會期間,傳統的社區鄰里與家族的巨大壓力曾使得拓展工作難有突破。我在弟兄部分完全沒機會開展,只能撐著。同樣來自台灣的同工多次積極而善意地建議我們引進「大咖」的神醫佈道講員未果,便指我們限制聖靈的工作、被聖經制約了(說真的,到如今我仍為了這句話自責不已:我真盼望是個被聖經制約的人,可是我還不能算是)!直至我們離開,竟有近十位姊妹因著妻子與妹子的造就而決至受洗,原因並非我們請了什麼「大咖」,而是限制聖靈工作的人用神自己的話使一些人羨慕成為被聖經制約的人。
我們當時曾積極尋找基要真理與門徒訓練的教材,同時也發現實際上教會中、老信徒也多未曾受過系統、全面的造就。根據實際的需求,我們發現不能低估信徒的求知慾,一旦對信仰認真,再難的問題都想知道解答;同時也不要高估自己對信仰的掌握力,再簡單的議題也當仔細查考、推敲。
華神出版社出版了任教於中台神學院的吳道宗老師的新書《深知所信—基督徒基要真理》,適切地滿足了這個需要。這本書有幾樣突出的特色:
首先,與作者在天道註釋系列中的《約翰壹貳參書》不同,刻意以更為平順直白的語言寫作,含括的主題顯得相當全面、細膩,可以看出本書的目標乃為滿足教會中鉅大的實際需要,同時也使本書在作為培訓教材的使用上更為清楚、明晰而豐富。與以往常見的輕薄短小的類似教材的不同,厚重的份量可能造成銷售上的困境。然而,以真理追求探究與實際造就訓練的需要與本書紮實內容可能引發的效果來說,應當可能突破經寄考量的限制。
其次,在大部分的單元之中,作者都附上了與該單元相稱的教義信條文獻。這應該是本書最重要而突出的特點與創舉。對基督宗教來說,經典一經確定便沒有自由的修改與更動空間,而對聖經的解釋觀點進路卻會隨著歷史進程的演進而豐富、多元甚至紛亂、衝突。信經、教理問答等文獻作為歷史的產物扮演著解決教義爭議、辨明真理的「武器」作用,乃是聖經真理的系統化整理,且在教會傳統中經過各樣的會議討論通過,可以說是本於最大信仰權威(聖經)的重要權威,更是正統理解聖經的代表立場,忽視或無視這些重要教義文獻的立場與觀點的信仰立場都存在偏差、異端甚或異教問題。因而,「宗教是種世界觀」,在這特點上特別會顯現出來。
然而綜觀全書,我們可以發現神論中的神的名字與神的屬性(2)、基督論裡的基督的神性、聖靈論的全部四個單元、人論的神造男造女與人的本質、末世論的千禧年與新天新地等單元未列出相稱的教義信條。教會歷史中,聖靈論的教義信條雖不若上帝論與基督論部分的相對詳細與完整,卻是東西教會分裂的肇端;而這樣的狀況是否儼然造成今日靈恩運動中對於聖靈的各說各話現象值得觀察。已故的教會史家Jaroslav Pelikan在2003年編輯一套Creeds and Confessions of Faith in the Christian Tradition,值得後續探究與參考。
接著,書中對於引發爭議的信仰、文化乃至科學觀,透過明晰的聖經解經建立之真理原則,探討並辨明箇中細節,讓使用者可以真裡的角度與這些議題對話、回應。例如,以民間信仰概念衍生「砍斷祖先咒詛的鎖鍊」的「類屬靈作法」(p24-27)、以己意假託神啟的1995閏八月鬧劇(p76-77)、看似學術且合理的「神導進化論」(p145-151)等等,本書都有提及、討論。縱然討論這些議題,表面上看來是對相當的主流臺灣教會的嚴厲批判,然實質內涵裡呈現出以信仰嚴謹實踐聖經、遏止各式「瘋潮」興盛卻遮蔽聖經的查驗原則的亂象,教會界不可輕忽。
最後,承繼作者於《約翰福音析讀》中在各個章節末尾加上討論題目的風格,每一課的後面,都列出討論問題。近來社交網路平台盛行,對人的生活影響不小,我建議作者或出版社可以建立相關的平台,讓這種造就材料得到使用者回饋實際使用情況,豐富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將使得造就材料可用的群體更為拓展。
神的話語—聖經,自始至今都是信仰復興的決勝關鍵。任何輕率敷衍、只嚷嚷不力行、片面而不全面的持有者、使用者、相信者,終究都在信仰考驗上進退失據。對於有信仰進深裝備、造就需求與對神的話飢渴慕義的人來說,本書會是不可或缺的指引。
我們深知所信,才能深信所知,然後照著去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