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星期五, 6月 27, 2003

「挺」到底:「第二個立場選擇」?!

「挺」到底
「第二個立場選擇」?!

新聞傳來令人心情沈重的消息:

「針對美國對伊拉克的戰事一觸即發……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表示,作為美國好朋友的國家,台灣沒有第二個立場選擇,我們必須支持美國打擊恐怖組織……為了避免戰後對台灣帶來負面影響,無論是外交、國家安全與財經各個層面,政府都已經做好因應措施,籲請國人放心……」
人在作抉擇時,腦中的運作是相當複雜的,其中所包含的利益計算、倫理權衡、優先順序安排…等程序,只等到選擇做出,旁人才能「啊哈啊哈」地(原來如此)理解細節。筆者為文不為評論時事,僅希冀從這新聞中反思現實生活中大家都有的抉擇經驗。

神所創造的人之所以被人自稱為「萬物之靈」,最重要的原因不光是在人「會作」選擇(事實上動、植物也會也能作選擇,只是影響選擇的最重要因素是本能),而在於人不必然一定依據本能作決定,總是可以擁有第二個選擇的!

當抉擇時沒有第二個選擇,只能作一種選擇,從任何角度來說都是極其悲哀的事!因此,「台灣沒有第二個立場選擇」基本上是個悲哀的陳述,不是值得雀躍欣喜的消息。

聖經中最有名的類似例子便是以斯帖了!當時猶大人即將遭滅種屠殺的王令剪除滅絕,末底改託人囑咐以斯帖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向王請命。身為王后的猶大人以斯帖深知未蒙召擅自入院見王的後果有所遲疑,末底改進一步警告以斯帖「你莫想在王宮?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4:13-15)?這樣一個國難當頭的時刻,以斯帖沒有第二個立場選擇,決意違例進去見王,悲壯地要末底改招聚全城猶大人禁食三晝三夜,表示「死就死吧」(斯4:16)。

我們作為旁人來分析以斯帖這個抉擇時,不難理解她當時的確處在生存本能與倫理要求糾結的困境之中,她悲壯的宣告與行動是在她高度的自我認同與自省下激發出來的作為,而不是被迫、不情願的結果。

反觀上述新聞所透露「沒有第二個立場選擇」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台灣的「身份」:「身為美國的好朋友」!這個悲哀的陳述背後,並沒有一個像以斯帖所遭遇的悲壯的情境,讓我們去選擇「台灣沒有第二個立場選擇」這個選項。這個不值得雀躍欣喜的消息背後,不是在高度的自我認同與自省所做的抉擇,卻是對強權勢力的仰慕欽羨與盲目仿效!

這種決策模式,很容易在迷失的青少年身上發現:當同儕群體的領袖人物都○○,青少年很容易跟著○○,很難●●,因為同儕壓力影響深深著青少年的行為選擇模式。我們常在新聞中看見痛心的家長斥責孩子不會想,不會分辨是非,人家幹嘛就跟著幹嘛…,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結果。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我們自己也有!當世俗的作法與想法席捲而來,火熱的勢頭正在燃燒,有多少人真正靜下心來,追尋我們作為神的兒女的自我認同與高度自省?有多少人真正分辨屬神的聲音與心意,不理會人們急功近利、猛進速成的「熱門」建議,紮實地遵行神的「冷門」旨意?當我們隨從己意不聽從神所做的決定遇見困難危險(當然,不是所有困難危險的原因都是因為隨從己意不聽從神),我們會選擇停止先前的決定,轉回向神,還是針對困難危險憑己意展開解決、防衛措施,持續先前的選擇?

任何情況下,有智慧(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的人都可以有「第二個立場選擇」,使自己有尊嚴而負責地生活著…!

沒有留言: